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高级翻译学院2

学院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终南文化翻译讲坛”系列讲座(第七十七期):人工智能驱动翻译史研究的理论与方法
日期: 2025-11-13      信息来源:      点击数:

2025年11月13日下午,“终南文化翻译讲坛”第七十七期学术讲座在西区2号楼2401教室成功举行。本期讲座特邀上海外国语大学语言科学研究院专职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耿强教授担任主讲,以《人工智能驱动翻译史研究的理论与方法》为题作专题报告。英文学院院长袁小陆教授、副院长张睿教授、李燕教授出席讲座,讲座由张睿副院长主持。

耿强教授现任上海市外国文学研究会翻译研究委员会秘书长、中国比较文学翻译研究会理事。讲座伊始,他从宏观背景切入,深入剖析了数字时代人文社会科学正在经历的“大数据转向”。耿教授指出,这一转向不仅是研究工具的升级,更是研究理念与范式的深刻变革,为翻译史研究开辟了全新路径。

在阐述人工智能驱动的翻译史研究新范式时,耿教授系统比较了传统研究与数据驱动研究的本质差异。他强调,新范式能通过对结构化数据的深度挖掘,揭示传统方法难以发现的宏观模式与复杂关联,从而突破“信息孤岛”的局限。

针对研究方法与数据问题,耿教授详细分析了翻译史研究数据的类型与特点,指出当前数据集建设面临规模小、格式不统一、缺乏专用数据库等挑战。他系统介绍了数据集建设的三种途径,并客观分析了各自的优劣。在研究过程方面,他强调人类研究者应作为“引导者”与AI进行深度对话,同时要关注其中的科研伦理问题。

最后,耿教授展望了人工智能与翻译史研究的融合前景。他提出,未来应致力于翻译史料的数据化,构建大数据基础设施;坚持质性与量化相结合的混合方法;既要利用新方法重新探索旧问题,更要勇于开拓新领域。他强调,在整个研究过程中必须强化伦理规范,确保过程透明,始终坚持人类研究者的批判性主导地位。

本次讲座内容系统详实,逻辑层层递进,清晰勾勒出人工智能驱动下翻译史研究的完整路线图与发展前景,有效激发了英文学院教师对跨学科创新研究的浓厚兴趣,取得了圆满成功。

(文:苟晓茹 校对:曾维民 刘媛媛 审核:蒋小军)


地址:西安市长安区太乙街道西安翻译学院西区2号教学楼

版权所有 西安翻译学院网络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