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高级翻译学院2

学院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英文学院莫丽娅教授出席2025年国际翻译家联盟(FIT)世界翻译大会并作分论坛报告
日期: 2025-09-07      信息来源:      点击数:


2025年9月4日至6日,第23届国际翻译家联盟(FIT,简称国际译联)世界翻译大会(XXIII FIT World Congress)于瑞士日内瓦世界知识产权中心(WIPO)盛大举行。此次大会作为全球翻译领域的顶级盛会,吸引了国内外高校和机构的百余名学者齐聚一堂,共同探讨翻译行业的前沿话题与发展趋势。西安翻译学院英文学院莫丽娅教授受邀出席,并在分论坛发表了具有深刻见解的报告。


大会聚焦:技术赋能翻译,共塑智能未来


本次大会以“掌控技术:塑造智能未来”为主题,深入探讨了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与翻译行业的深度融合路径,旨在为翻译行业的未来发展开辟新的可能性。会议期间,多位国际知名专家和学者带来了精彩纷呈的主旨报告。Baur Consulting AG公司的Dorothea Baur博士围绕人工智能与伦理展开论述;世界知识产权中心语言司司长Lijun Fan、PCT翻译司司长James Phillips分别就国际组织海量翻译需求进行了深入分析;韩国文学翻译家Anton Hur则聚焦文学翻译与人权保障等议题。此外,还有专家就项目翻译、濒危语言保护等重要内容发表了独到见解。


莫丽娅教授分论坛报告:跨学科视角下的《诗经》草木名物英译探索


在9月5日的分论坛上,莫丽娅教授以《诗经》中草木名物的英译问题为切入点,展开了一场富有创新性和启发性的学术探讨。她以荀子的“正名”说和克里普克的“历史因果命名说”为理论基石,结合《国际植物命名法规》,融合语言学、翻译学与博物学等跨学科视角,对《诗经》中的植物在汉语正名、植物学名考订、英语俗名生成以及文学翻译中的名称处理策略进行了系统而深入的分析。


莫丽娅教授指出,在当前中国传统经典外译的进程中,应充分发挥术语库与语料库技术的优势,构建系统化的名物译名资源平台。她强调,《诗经》草木名物的英译实践应以现代植物学名为关键纽带,通过建立跨语言传播中的“历史因果链条”,实现《诗经》草木名物汉英名称在“名”“实”“状”三个维度的正确关联,从而提升中国经典文本外译的规范性与接受度。这一研究成果不仅为《诗经》翻译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方法论支持,更为中国文化关键词外译和术语体系建设提供了宝贵的参考范例。


中国学者载誉而归,彰显翻译实力


值得一提的是,在此次大会上,中国学者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由中国翻译协会推荐的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研究员石琴娥荣获2025年国际译联“林德格伦”儿童文学翻译奖;四川外国语大学原副校长、四川大学教授杨武能荣获“北极光”杰出文学翻译奖。这两项殊荣不仅是对两位学者个人翻译成就的高度认可,也充分展示了中国翻译界在国际舞台上的强大实力和卓越贡献。


国际译联:权威翻译组织,推动行业前行


国际译联成立于1953年,作为国际权威的翻译组织联合会,享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A级咨询地位。其拥有遍及全球近70个国家和地区的约140家会员组织,始终致力于促进各国文化交流、推进翻译职业化进程以及维护翻译工作者的合法权益。世界翻译大会由国际译联发起,每三年举办一届,是全球翻译领域范围最广、规模最大、影响最深远的专业会议。经国际译联会员代表大会表决,第24届世界翻译大会将于2028年在秘鲁利马举行。


此次莫丽娅教授在国际译联世界翻译大会上的精彩表现,不仅为西安翻译学院赢得了国际声誉,也为中国翻译学术研究走向世界提供了新的契机。相信在未来,将有更多中国学者在国际翻译舞台上绽放光彩,推动中国翻译事业不断迈向新的高度。



                                                                                                                                         撰稿人:莫丽娅




地址:西安市长安区太乙街道西安翻译学院西区2号教学楼

版权所有 西安翻译学院网络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