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高级翻译学院2

学院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2025年文学与氛围理论专题工作坊”研讨会在西译举行
日期: 2025-04-14      信息来源:      点击数:

4月12日,由西安翻译学院英文学院、中外文学文化研究中心,北京外国语大学外国文学研究所联合举办的“2025年文学与氛围理论专题工作坊”研讨会在西译举行。本次研讨会以“氛围理论”为核心议题,采用主题报告、圆桌讨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展开,汇聚了北京外国语大学、加州州立大学、西安翻译学院等高校专家学者。北京外国语大学外国文学研究所所长、《外国文学》期刊副主编姜红,西安翻译学院英文学院院长袁小陆分别为本次活动致开幕辞。

袁小陆在开幕词中表示,本次研讨会聚焦“氛围理论”,通过学术交流的方式,从而达到拓宽师生研究视野,挖掘理论深层价值,为学科发展带来新契机的目的。日后西安翻译学院英文学院将在承接传统、探索未来的基础上,进一步重视国际化教育,并着重培养基础英语教育、国际组织等方向的专业人才,持续推动外语学科多元化发展。同时,他希望工作坊作为学术交融的平台,能够激励青年学者积极钻研、勇于创新,为学术发展注入新活力。

姜红在发言中深入阐述了跨语种文学研究的价值与方向。她指出,文学研究应突破语言局限,关注人文内涵,并积极推进跨学科研究,尤其是在情感与氛围理论等领域进行深入探索。希望学者们能够借助跨语种、跨文化的比较视角,深入深挖文学情感氛围的内在机制,打破传统研究范式的束缚,构建起文学情感氛围研究的全新理论框架。

研讨会期间,七位专家围绕主题做了主旨发言。北京外国语大学外国文学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外国文学》期刊副主编陈榕以“是什么推动了‘氛围转向’?”为题,探讨了“氛围转向”的动因条件;北京外国语大学外国文学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于雷对“基于身体图式的生物学联想——《知觉现象学》中的空间认知”进行解读,揭示了身体与环境空间渗透关系;北京外国语大学外国文学研究所所长姜红就“赫尔曼·施密茨的‘空间’——读《无穷尽的对象:哲学的基本特征》”为题,解析了赫尔曼·施密茨著作的空间理论;加州州立大学洛杉矶校区英语系教授, 西安翻译学院中外文学文化研究中心主任童明以《从复影到物我应和:文学中的心理氛围》为题,阐述从“复影”到“物我应和”对心理空间的开拓作用;北京外国语大学外国文学研究所副教授李明明对“彼得·卒姆托的《氛围:建筑环境;我周围的物》导读”进行剖析,引导众人感受个人知觉与周遭事物相互作用产生的影响;北京外国语大学外国文学研究所《外国文学》期刊编辑牟芳芳分析了“蒂莫西·莫顿的《无自然的生态学》导读”,阐释了现有生态批评存在的问题以及该著作的现实意义;北京外国语大学外国文学研究所《外国文学》期刊编辑部主任郭峰围绕《Stimmung作为‘氛围’的可能性及其限度——读戴维·韦尔伯里的Stimmung》,梳理了Stimmung概念在德语美学中的演变历程。童明、李明明、于雷,本次工作坊特邀评论员、北京外国语大学外国文学研究所博士后孙纯分别主持研讨会。

最后,童明代表本次工作坊作总结讲话。他对本次研讨会中带来精彩分享的各位专家表示诚挚感谢,并着重强调“协调”在文学作为感知、感性、感悟的过程中发挥的关键作用。童明希望参会的学者与师生能继续秉持开放包容的态度,深入挖掘文学的多元价值,促进文学研究与其他学科的深度合作,为文学发展贡献个人智慧与力量 。

本次研讨会不仅为国内外学者提供了一个展示和交流研究成果的平台,更为推动外国文学研究领域的创新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也为后续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向。

 

 

西安翻译学院英文学院院长袁小陆致辞

北京外国语大学外国文学研究所所长、《外国文学》期刊副主编姜红讲话

  

北京外国语大学外国文学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外国文学》期刊副主编陈榕作报告         

  

北京外国语大学外国文学研究所《外国文学》期刊编辑部主任郭峰作报告

北京外国语大学外国文学研究所副教授李明明作报告

北京外国语大学外国文学研究所《外国文学》期刊编辑牟芳芳作报告

北京外国语大学外国文学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于雷作报告

 

北京外国语大学外国文学研究所孙纯作报告

西安翻译学院中外文学文化研究中心主任童明作总结讲话











地址:西安市长安区太乙街道西安翻译学院西区2号教学楼

版权所有 西安翻译学院网络信息中心